×
分享
2025-01-28
金华社工日渐成为服务社会生力军

  根据部门的工作要求,司法社工每个月要做到两个★★“8小时”,即为社区矫正对象安排8个小时的公益活动和8个小时的思想教育。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刘欣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弱,效率也不高★。

  时至今日,我市社工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愈发丰富,涵盖残疾人帮扶、困境儿童帮扶、婚姻家庭问题解决★、老年人服务、退役军人优抚、流浪未成年人帮扶、社区深层治理等多个领域,形成“大民生★★★”概念★★。单是服务老年人就有失能老人助浴、失智老人帮扶及前置筛查、院舍老人精神关爱、农村老人健康关爱等多个细分项目★★★。

  据统计,10年来全市民政系统主办的公益创投资助项目累计有700多个。去年★★,金华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联合省市培养出来的29名本地督导成立督导专业委员会,定期为各县(市★★★、区)的公益项目把脉问诊★★,进一步助推社工行业向专业化精进。

  澧浦镇社工站受澧浦镇政府委托,介入了解相关情况。社工们广泛搜集业主诉求、疏导业主情绪★,并挖掘骨干居民★★★,动员他们一起代收缴纳水费电费,让整个小区生活先正常运转起来。此后,社工们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为居民们在法律上进行答疑解惑,并帮助清理业委会旧账。

  不过,我市专业对口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依旧不多★★★。调查中显示,从事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因,“感兴趣”和“社会责任”占比最大,其次是★★★“谋生需要★”和“专业对口★★”。在315人中,“专业对口”的有25人★★,从教培行业、志愿者和退役军人中转型来到社工行业的较多。

  刘欣开始转换策略,通过组织一些能发挥矫正人员各自特长和优势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培训学习★★★,我才知道这在专业术语上叫作‘优势视角’,要多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能更有效地助人。”通过专业学习和多年实践★★,刘欣逐渐将大批量的活动、教育转变到个案精准帮扶上★★★,对社区矫正对象中的老年人★★、女性★★、青少年以及矫正对象的子女,都进行细分化和项目化跟进,为这些特殊人群擦亮“新生”之窗。

  失能老人助浴是由婺城区新起点社会服务中心发起的一个专门帮扶山区失能老人的服务项目。负责人金巧花在山区走访时发现,失能老人的家庭有一个共性问题★★:由于人手和洗浴设施有限★★,洗个干干净净的澡对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很难实现。金巧花探索出借助充气床上门为失能老人免费洗浴的方法★★★。

  社工们活跃的场域★★★,小到给失能老人洗澡,大到给“瘫痪”小区摁下重启键★★。去年2月,位于金东区澧浦镇的欧景花园小区因物业公司退出和业委会自行解散,小区居民濒临停水★★★、停电。

  年轻人的加入给这个行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也带来更多思考和创新★★★。★“90后挑大梁的社工站不在少数★★★,00后新生代也有不少加入★★★,年龄结构越来越合理★★★。”俞娇凤说,以“悦欣社工”为例★,承接的8个社工站,几乎每个站点都有一名00后大学毕业生。

  10年前,我市社工服务的领域比较单一★,除了专门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社会帮扶的★★★“悦欣社工★”之外,影响力较大的是义乌的★★“同悦社工★”★★。

  去年★★,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对我市社工行业从业人员做了一次调查。从年龄结构上看,在315人的样本数据中,21岁到30岁、31岁到40岁以及40岁以上人群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中★★★,21岁到30岁的人群以112人略胜一筹★★。

  俞娇凤是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在她看来★,这两个问题的前后变化,折射出金华社工行业10年来的变化,群众认知度和美誉度有了提升。2014年★,是俞娇凤接触社工行业的开端,也是我市社工组织开始规模性注册的年份★★。今年★★★,我市社工服务机构已有100多家。

  “社会工作服务于国家战略,以问题为导向,在创新社会治理和保障社会民生上起到实际作用,助力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涉及社会生态★★★、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工程★★。”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周绍斌教授表示★★,近年来,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大幅提升,浙师大社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明显扩大。他认为,社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晋升体系和薪酬保障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当时,★“悦欣★”与一家酒店合作推出★★“共享冰箱★”,给生活有困难的人提供食物。有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每天食材搬运中,发现餐盒上缺少食物投放时间★,他发挥自己做广告的特长,设计了一款爱心贴纸,贴在餐盒上,标注投放时间★。★“共享冰箱★”被叫成“爱心冰箱”,这名社区矫正对象由此获得莫大的成就感。

  入行10年整,刘欣始终记得市区东阳街28号★,那是他作为社工的起航地。刘欣如今是金华社工圈的资深人士★,他创办的★★★“悦欣社工”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

  10年前刚入行时,俞娇凤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社工是干什么的”。10年后,越来越多人来问她:“你看我能不能也来做社工?”

  每年3月第3个星期二是世界社工日★★★,让我们在这个属于社工的节日看看这个行业在金华的10年之变。

  “同悦社工★”2014年3月成立,主要为义乌鸡鸣山社区的境外人员提供帮助★★★。鸡鸣山社区有着★★“联合国社区★★★”之称,10年前就居住了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境外人员★★★。“同悦社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内的境外人员提供公益汉语培训★,并帮助外商解决生活★★、法律咨询★★、商务交流等方面的难题★,促进中外居民间交流互动。

  ★★★“与家属沟通后,我们先把充气床铺在床上,帮老人翻个身★,让其平躺在充气床上,再充足气,倒上事先准备好的热水★★。洗浴完成后再整理和消毒★★。”金巧花说★,这个项目受到不少失能老人欢迎,4年来已为80多位失能老人助浴。“有位老人说★★,他已经十几年没如此畅快地洗个澡了。”

  2014年,司法部、中央综治办等六部联合出台《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当时,爱做公益的退役军人刘欣由南苑社区力荐,在金华市司法局直属分局支持下成为一名司法社工,“悦欣社工”由此诞生。